亲密关系课·Chap 4-1约会/恋爱中推进关系的”潜规则”

恋爱排雷法: 避开社交媒体陷阱

“社交媒体陷阱”如何悄悄影响我们的感情生活的

1.过度分享

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:

  • 给伴侣带来压力,觉得必须维持完美形象
  • 引发隐私问题,有些人可能不喜欢生活细节被公开
  • 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干扰和评论

2.不必要的猜疑

社交媒体上的简单互动,如点赞,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猜疑,导致深入调查和误解,加剧关系中的不信任。这种行为反映了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关系的焦虑

在社交媒体时代,保持理性、信任,并与伴侣进行开放、诚实的沟通尤为重要

3.比较心理

社会比较理论告诉我们,人们有评估自己的内在动机,而社交媒体为这种比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。但问题是,我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精心修饰过的一面

这种不公平的比较可能导致几个问题:

  • 对自己的关系产生不满。你可能会开始质疑:”为什么我们不像他们那样浪漫?”
  • 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。你可能会对伴侣提出过高的要求,希望模仿社交媒体上看到的’理想’关系
  • 忽视了自己关系中的独特价值

这种比较心理反映了我们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性。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关系状况。然而,在社交媒体时代,这种比较往往是片面和不公平的

重要的是要认识到,社交媒体上展示的往往是别人生活中最精彩的片段,而不是全貌。每段关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,不应该用他人的标准来衡量

4.缺乏真实互动

过度依赖社交媒体交流可能导致几个严重的问题:

  • 情感疏离:可能会忽视身边人的情感需求
  • 沟通技能退化
  • 错过建立真实亲密关系的机会:细微的眼神交流、默契的肢体语言

5.网络跟踪/过度网络调查

通过这种方式更了解了ta。但这种行为可能带来一些问题:

  • 可能会形成偏见或者不切实际的期待
  • 可能会过度解读一些普通的社交行为
  • 可能会影响我们真实接触时的互动
  • 最重要的是,可能会忽视了通过真实互动来了解一个人的乐趣和重要性

补充:如何避开社交媒体陷阱?

面对这些陷阱,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

1.设置’无手机’时间:和伴侣约定,在约会或共处时设置’无手机’时间
– 这样可以增加真实互动,减少被社交媒体分心的机会

2.共同决定分享内容:在发布涉及双方的内容前,先和伴侣确认
– 这种做法既尊重了对方的隐私,也能避免因过度分享而产生的问题

3.制定社交媒体使用协议:和伴侣一起讨论并制定一个适合双方的社交媒体使用协议
– 例如,同意不公开某些私密信息,或者限制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

4.练习’社交媒体断舍离’:定期进行’社交媒体断舍离‘

5.培养批判性思维:看到他人的社交媒体内容时,提醒自己’这可能只是经过精心筛选的片段’
– 尝试将你看到的内容打个折扣,保持理性判断

6.保持个人兴趣和社交圈:不要让社交媒体账号变成’情侣号’
– 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独立的社交圈,避免过度依赖关系,保持个人身份

7.练习正念:当发现自己因社交媒体内容产生负面情绪时,停下来深呼吸

8.创造线下回忆:主动策划一些不适合拍照发社交媒体的活动,比如去看日出、徒步旅行等
– 注于创造和享受当下的体验,而不是为了发朋友圈

社交媒体只是工具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明智地使用它。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,也要警惕其潜在的负面影响

初次印象,也可能是一场有趣的心理博弈

⚠️预防针:不管是什么人,在初次印象中,不可以作弊,不要欺骗对方

初次印象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:

  • 外表:包括相貌、穿着、表情等
  • 行为:肢体语言、说话方式等
  • 环境:见面的场合、周围的人等

我们的大脑在形成初次印象时,往往会依赖既有的刻板印象。这些刻板印象可能来自我们的文化背景、个人经历,甚至是媒体的影响

初次见面只是认识一个人的开始。真正持久的关系建立在真实和相互的基础上。虽然给人留下好印象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深入了解和交往铺平道路

初次约会的三大心理+技巧

1.如何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好印象

  • 展示最好的一面,但不要过分美化或伪装
  • 保持友善和开放,但不要过度迎合
  • 努力理解对方,但也要让对方了解真实的你

2.初次印象的局限性:片面性、刻板印象的影响、人的复杂性

  1. 如何正确对待初次印象
  • 保持开放的心态
  • 给予更多了解的机会
  • 利用初次印象建立关系基础

初次印象就像是打开一本书的第一页。它可能会吸引我们继续阅读,但绝不应该仅凭它就对整本书做出判断。保持开放、给予机会、深入了解的心态。每个人都是独特而复杂的个体,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探索和了解

现代亲密沟通术:欲擒故纵or坦诚相见

现象:欲擒故纵、坦诚相见

  • 欲擒故纵
  • 有意识地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和速度
  • 不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
  • 通过制造悬念来调动对方的兴趣
  • 坦诚相见
  • 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、感受和经历
  • 努力表达真实的自我,不隐藏或掩饰
  • 期待通过坦诚来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

自我表露理论

社会渗透理论认为,人际关系是通过信息交换逐步发展的。这个过程涉及两个维度:

  • 广度:讨论话题的范围
  • 深度:所讨论话题的个人意义程度

如何实践平衡自我披露的实践建议:

1.循序渐进,不要一次性全盘托出

2.注意对方的反应,调整披露的速度和深度

3.在保持一定神秘感和坦诚相见之间找到平衡

  • 设立”信息披露预算”
  • 使用”抛砖引玉”技巧
  • 定期评估和调整
  • 尊重个人边界

好的沟通是一种技能,需要不断练习和改进。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些启发,帮助你在亲密关系中实现更好的沟通

展现你的脆弱: 信任来自于自我暴露

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看似矛盾,却又极其重要的话题 —— 展现脆弱&建立信任

什么是脆弱性?

简单来说,就是允许自己被看见 —— 真实的、不完美的自己。它意味着放下防备,展示我们的真实情感、恐惧、不安全感,以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想法

换句话说,当我们展现脆弱时,我们冒着被拒绝、被批评或被伤害的风险

为什么人们通常害怕展现脆弱呢?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
  1. 害怕被判断或拒绝
  2. 过去展现脆弱的负面经历
  3. 文化或家庭背景强调”坚强”的重要性
  4. 担心失去控制感或权力

脆弱性与信任的关系

研究表明,在健康的关系中,伴侣们会经常进行情感的自我披露。这种自我披露 —— 本质上就是展现脆弱 —— 能够增进亲密感和理解

更重要的是,展现脆弱可以创造一个正向循环:

  1. A展现脆弱
  2. B感受到被信任,回应以同理心
  3. A感到被接纳,更愿意进一步展现脆弱
  4. B也开始展现脆弱
  5. 双方的信任和亲密度增加

这个循环适合任何一种亲密关系,包括工作。值得注意的是,脆弱性需要在适当的时机,以适当的方式展现

自我脆弱展现的建议:

  • 从小事开始
  • 使用”我”陈述
  • 在亲密关系中(如朋友、亲人)练习
  • 承认错误
  • 寻求帮助
    • 长期效益:
      • 建立更强大的支持网络
      •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
      • 学习新技能和观点
      • 增加同理心和人际联系
  • 表达感激
  • 分享个人故事

和Ta谈恋爱期待:现代关系的”契约精神”

关系中的”契约精神”

简单来说,契约精神就是把”你侬我侬”变成”你我协商”。它强调:

  • 双方都是独立,而不是谁的附属品
  • 感情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,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
  • 关系的规则应该像游戏规则一样明确,而不是猜谜游戏
  • 双方都有权利,也有义务

契约精神的核心要素:明确期望、互相尊重、责任与义务、沟通与协调、灵活性与适应性

找到彼此恋爱角色:是导师or益友

在恋爱关系中,扮演”导师“角色的一方往往:

  • 倾向于给予建议和指导
  • 常常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
  • 可能会主导决策过程
  • 通常被视为关系中更有经验或更成熟的一方

而扮演”益友”角色的一方则:

  • 更注重倾听和理解
  • 提供情感支持而非直接建议
  • 鼓励伴侣独立思考和决策
  • 强调平等和互相成长

这两种角色各有特点,也各有利弊。重要的是要认识到,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,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关系的平衡点

“心理社会发展理论”,告诉我们,人的一生可以分为8个发展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可能面临的危机。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8个阶段:

  1. 婴儿期(0-1岁):信任vs不信任
  2. 幼儿期(1-3岁):自主vs羞怯和怀疑
  3. 学前期(3-6岁):主动vs内疚
  4. 学龄期(6-12岁):勤奋vs自卑
  5. 青春期(12-18岁):同一性vs角色混淆
  6. 成年早期(18-40岁):亲密vs孤独
  7. 中年期(40-65岁):生产力vs停滞
  8. 老年期(65岁以上):自我整合vs绝望

*年龄限定并不绝对,和个人又很大关系

在恋爱关系中,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和伴侣可能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,因此对关系的需求也可能不同

健康的恋爱关系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,能够满足双方在不同阶段、不同领域的需求。它不应该是固定的”导师-学生”关系,也不应该是僵化的”绝对平等”。相反,它应该是一种能够根据双方需求和情境灵活调整的关系。

如何在这两种角色之间找到平衡呢?

  • 了解、知道自己的自我倾向
  • 情境适应
  • 沟通至关重要
  • 尝试在不同的生活领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
  • 即使在给予建议时,也要尊重伴侣的自主权
  • 无论扮演哪种角色,都要努力培养同理心,理解伴侣的感受和观点

最后,我想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:

  • 在你当前的关系中,你更多地扮演哪种角色?
  • 这种角色是否满足了你和伴侣的需求?
  • 有哪些方面你觉得可以改善或调整?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打赏一下吧
点赞11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